为推进健康校园、急救校园建设,提高基础医疗服务水平,11月10日,校医院应邀前往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面向全校教师进行了应急救护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培训,同时对校园内配备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进行了普及。
此次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团队由校医院门诊党支部联合各科室医生组成,由郑莉莉院长、何凯亮副院长带队,团队成员有办公室主任石丛艳、康复骨外科医生袁平、贾晶、皮肤科医生霍伟红、急诊科医生梁乐乐、内科病区副主任沙娟娟和牛爽医生、长安校区医院万林医生和护士长金铧。培训内容以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培训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旨在提高工大附小全体老师们的急救意识和技能。
急救理论知识由何凯亮副院长主讲,他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突发意外情况出发,以心肺复苏基本理论知识为出发点,详细讲解了心跳骤停的原因和表现、大脑耐受缺氧时间、施救环境安全、患者意识的判断、呼救注意事项、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胸外按压要点、开放气道的方式、人工呼吸的方法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以及海姆立克急救法和癫痫发作的急救处理。重点明确、逻辑清晰。讲解中,他用多个现实病例进行生动说明,加深听讲老师们的理解和记忆。
理论知识讲解之后,实操练习中,万林医生和何凯亮副院长为现场老师演示了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的操作全过程,并进行AED使用方法的模拟教学。
为保证培训效果,校医院为每个小组安排一名带教指导,现场老师们积极主动,亲身体验施救的每一个环节,医护人员手把手指导练习,部分老师还带着不解的问题现场请教咨询,学习气氛浓厚。
医护人员向老师们介绍了如何通过微信小程序“AED地图”查看两校区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分布及安装位置。
附小王老师表示:“急救技能的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抓住救援的黄金时间,关键时候能救命。老师们具备了急救技能,对保护学生安全维护校园稳定起到了促进作用。这个活动非常好!”
近年来,校医院为推广学校急救教育,推动健康校园建设,先后走进机电学院、材料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航空学院等多个学院进行急救理论知识和操作培训。校医院教学组开设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和《急救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技能。还为两校区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并对其使用方法进行普及。
校医院代表学校积极申报,我校于2022年1月成功入选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并担任省级协作组组长单位。2022年11月又获批全国首批学校急救教育省域培训基地。
校医院着力于为学校教学、科研、人才等中心工作保驾护航,做好服务支撑,主动探索扩大校园医疗卫生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承担起学校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未来,校医院还将走进学校更多学院和部门,积极推进急救教育试点工作,并承担好急救教育省域培训基地职能,为健康学校、健康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文/图 马峤 审核 乔辉 郑莉莉 何凯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