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4月26日,材料学院、动力能源学院和电子信息学院分别走进友谊校区医院和长安校区医院“珍爱生命 第一目击者救在现场”系列培训课堂,学习急救知识,练习急救技能。
院长助理何凯亮、主治医师万林详细讲述了心肺复苏术、气道异物窒息的急救方法等内容,以轻松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将专业的急诊急救知识传授给学院老师和同学们,并“手把手”为大家演示了心肺复苏术和气道异物急救的具体细节,同学们各个跃跃欲试,现场氛围异常热烈。
心跳呼吸骤停后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指的是超过4分钟获救的成功率大大降低,并且会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超过6-8分钟很大可能出现脑死亡,即使心跳呼吸恢复,也可能是“植物人”。据统计,心跳骤停87.7%发生在医院以外,医护人员不能及时参与抢救,但如果经过现场目击者及时的心肺复苏,1分钟内开始有效的CPR,施救成功率约90%,6分钟内开始有35%-40%病人的生命可以得到挽救,超过8-10分钟,成功率几乎为0。因此,掌握一些必备的急诊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也许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急性呼吸道异物窒息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由于气道堵塞后患者无法进行呼吸,故可能致人因缺氧而意外死亡。海姆里克腹部冲击法是美国医生海姆里克先生发明的。该法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拯救了至少10万个生命,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里根、纽约前任市长埃德、著名女演员伊丽莎白·泰勒等等。因此该法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拥抱”。《世界名人录》称海姆立克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
校园急救系列培训得到了参与师生的高度认可。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和同学走进急救课堂,使急救融入我们的校园生活,将急救意识内化成师生的一种本能,急救技能成为大学人群的基本素质。
(文:曹媛媛 图:何凯亮 审核:何凯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