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医院立足学校服务保障单位定位,以为师生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为目标,积极了解患者需求,不断精化、细化服务内容。延长门诊、上门采血、上新叫号系统和刷脸服务……生成一条“时间-技术-温度”服务链,让师生享受家门口的贴心服务。
时间“定制”:把门诊“搬”到放学后、夜晚与周末
孩子放学才说不舒服,家长下班才能赶往医院?学校教职工科研工作繁重,常常无法在工作时间请假进行检查和理疗怎么办?

医院发现这个困扰无数家庭和教职工的“时间差”难题后,对多个学院进行了调研,最终根据需要先后在儿科、中医理疗科开通夜间和周末门诊,在超声科开通周末门诊(延时服务的具体时间详见“西北工业大学医院”微信公众号)。形成了儿科“放学后见”,超声科“周末影像通道”和中医理疗科“夜间养生局”弹性工作模式。
此外,长安校区医院理疗科为了配合师生患者的工作和学习,主动开展延长服务,提供课后理疗服务,赢得师生好评。
小患者宁宁的妈妈说:“以前很怕老师微信说‘孩子有点低烧’。上班请假来回跑一趟很折腾,现在下班接了孩子直奔医院,检查治疗全搞定,真的是时间管理救星!”
技术“定制”:刷脸支付、叫号系统、云胶片、智慧助手多箭齐发
看病忘带医保卡?排队一上午?拎着胶片到处跑?这些曾让患者“头大”的就医痛点,正随着刷脸支付、智能叫号、云胶片三大“黑科技”的集中上线被化解。
看向屏幕,“支付成功!”播报声响起,陈老师仅用2秒即完成结算。“刷脸支付很方便,我们年纪大了掏卡速度很慢还容易忘带,回家去一趟很累。”退休教师李老师说。

医院上新的人脸识别系统与医保平台深度对接,患者可“刷脸通行”,大大缩短了就诊支付时间。
与刷脸支付异曲同工的是叫号系统,医院上新叫号系统后,电子屏幕实时滚动叫号信息,患者随时查看智能排队情况,合理规划检查项目的次序,降低了患者等待的焦虑感。
此外,医院还上线了云胶片。“云胶片”并非简单的“电子图片”,而是包含电子胶片、电子报告与无损DICOM原始数据的一体化医学影像服务,以移动互联与云存储技术为核心支撑。其本质是将患者的放射类影像检查数据(含完整序列图像)上传至云端,医生与患者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终端随时随地访问。云胶片有着0排队、超高清和0负重的优点。

随着AI技术的发展,为了方便师生咨询医院常规业务情况,医院在微信公众号上新了“智慧助手”,可进行门诊信息、坐诊时间、咨询电话、开展业务等情况的智慧咨询,便利师生。
四项技术看似独立,实则打通“咨询—支付—流程—数据”关键支撑节点服务,让师生享受到“数字健康”的便利。
服务“定制”:上门采血、健康送讲,将健康送到身边
医院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和体检过程中发现部分离退休人员因行动不便、患病等原因无法前来医院,为解决他们实际困难,多个门诊科室和体检中心推出上门采血服务,让老年患者足不出户进行检查,获得离退休人员好评。


高龄退休老师感染肺炎,因腿脚不便,急诊科、检验科连续多次上门采血,为他提供真正便利的医疗服务。

(皮肤科脱发讲座)

(儿科小儿推拿讲座)
医院建立的学院责任医师服务体系,搭载了医院与学校各学院及部门之间的联系,让医院更直接、更明确知道师生的健康服务需求。医院根据师生的需求,建立健康讲座菜单,不断走进学院、走到师生中去,将健康送到师生身边。
延长门诊、智慧化医疗、贴心服务是医院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中仔细观察、换位思考后急患者之所急而推出的服务模块,是校医院以服务师生为本的体现。此外,医院还在智慧医疗、上门服务等维度进行探索,致力于将医院打造成校园健康服务圈的核心支点。
责编 石丛艳
审核 乔辉 郑莉莉
【关闭】